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耦合性及其协同演化——以海正药业技术创新网络为例
被引:134
|
作者
:
蔡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蔡宁
潘松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潘松挺
机构
: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310027
来源
:
中国工业经济
|
2008年
/ 04期
关键词
:
强关系;
弱关系;
利用式创新;
探索式创新;
D O I
: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08.04.016
中图分类号
: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
1202 ;
120202 ;
摘要
:
网络强弱关系被视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学术界对于何种强度的关系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尚无定论。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强弱关系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海正药业50年来的技术创新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存在耦合性,弱关系因为低成本和低信息冗余度两个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异质性信息,有利于探索式创新;强关系通过企业间的信任传递复杂知识,有利于利用式创新。并且从动态角度来看,企业网络的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呈现协同演化的特征,关系强度的动态变化会影响技术创新模式,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也需要网络关系强度进行相应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惠斌, 2000
[2]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arch, James G.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nford Univ, Grad Sch Business, Stanford, CA 94305 USA
Stanford Univ, Grad Sch Business, Stanford, CA 94305 USA
March, James G.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01)
: 71
-
87
[3]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 . James S. Colema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88
[4]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GRANOVETTER, MS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JOHNS HOPKINS UNIV, BALTIMORE, MD 21218 USA
JOHNS HOPKINS UNIV, BALTIMORE, MD 21218 USA
GRANOVETTER, M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
78
(06)
: 1360
-
1380
←
1
→
共 4 条
[1]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惠斌, 2000
[2]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arch, James G.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Stanford Univ, Grad Sch Business, Stanford, CA 94305 USA
Stanford Univ, Grad Sch Business, Stanford, CA 94305 USA
March, James G.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01)
: 71
-
87
[3]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 . James S. Colema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88
[4]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GRANOVETTER, MS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JOHNS HOPKINS UNIV, BALTIMORE, MD 21218 USA
JOHNS HOPKINS UNIV, BALTIMORE, MD 21218 USA
GRANOVETTER, M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
78
(06)
: 1360
-
138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