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时空格局特征

被引:66
|
作者
李扬 [1 ]
刘慧 [2 ]
汤青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时空格局; 双组分趋势地图; 省际人口迁移; 经济文化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C922 [人口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20世纪80年代户籍制度出现松动,大规模跨区域的人口迁移流动已呈现不可阻挡之势,人口迁移时空格局亦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只关注某一特定时期的人口迁移,故而人口迁移的时空格局分析显得尤其重要。使用双组分趋势制图法和1985-1990年、1990-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5年以及2005-2010年五个时期的人口迁移数据,分析人口迁入、迁出和净迁移的强度及其变化特征。在研究时期内,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差异,迁移强度也有大幅的增加。八个主要人口迁入地全部位于东部三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都市圈)内,而主要的人口来源地都是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这和全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完全吻合。双组分趋势地图结果显示南方省份的人口迁移强度及变化趋势都强于北方省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1985-2010年间,南方省份的人口迁移较北方省份更活跃,这可能主要受到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人口迁移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人口迁移规律正在逐渐形成新特色,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人口迁移活跃程度则主要是由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差异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135 / 114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李玲
    [J]. 地理研究, 2001, (04) : 453 - 462
  • [2] 中国九十年代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及其机制
    严善平
    [J]. 人口与经济, 1998, (03) : 3 - 13
  • [3] 中国省级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
    蔡建明
    [J]. 地理研究, 1990, (02) : 122 - 129
  • [4] Changing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in China 1985–2000[J] . JianfaShen.Popul. Space Place . 2012 (3)
  • [5] The settlement intention of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in the cities: recent changes and multifaceted individual‐level determinants[J] . YuZhu,WenzheChen.Popul. Space Place . 2010 (4)
  • [6]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 New Evidence from the 2000 Census[J] . ZaiLiang,ZhongdongMa.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 2004 (3)
  • [7]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internal migration: issues and measures[J] . M.Bell,M.Blake,P.Boyle,O.Duke‐Williams,P.Rees,J.Stillwell,G.Hugo.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Statistics in Society) . 2002 (3)
  • [8] Provincial migration in China in the 1990s[J] . D.Gale JOHNSON.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2 (1)
  • [9]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migration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 Hong Y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