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

被引:94
|
作者
周志翔
邵天一
王鹏程
高翅
徐永荣
郭尔祥
徐隆辉
叶贞清
彭行梅
于春杰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
[2] 武汉钢铁公司
[3] 武汉钢铁公司 武汉430070
[4] 武汉430083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绿地; 空间结构; 滞尘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对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的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武钢厂区绿地斑块数目多、破碎化指数高 ,体现了工业区见缝插绿的绿化特点 ,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片防护林和观赏绿地为中心 ,将各分厂绿地连接成四大绿化区域的武钢厂区绿地系统已初步形成。其滞尘效应主要表现为对交通污染物及二次飞扬的阻滞作用。以乔木为主的防护林斑块平均面积大、滞尘效果好 ,滞尘率达 38.9%~ 4 6 .1% ,但优势度不高。专类园和观赏草坪斑块植物种类丰富、景观效果好 ,但滞尘效果较差。道路绿带优势度和破碎化指数最高 ,构成了厂区绿色廊道网络 ,并在阻滞交通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多行复层绿带的滞尘率 ( 46 .2 %~ 6 0 .8% )比单行乔木绿带的滞尘率 ( 14 .8%~ 39.2 % )高。但道路绿带仍不完整 ,多行复层绿带的比例不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036 / 20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林带改善化工厂区环境的作用[J]. 顾詠洁,刘宏纲,宋永昌.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89(03)
  • [2] 沈阳西郊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
    肖笃宁
    赵羿
    孙中伟
    张国枢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0, (01) : 75 - 84
  • [3]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的初步研究
    田奇凡
    阎海平
    刘燕
    李新彬
    范兆飞
    何利群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4, (03) : 8 - 16
  • [4]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陈利顶
    傅伯杰
    [J]. 生态学报, 1996, (04) : 337 - 344
  • [5]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以沈阳市为例[J]. 李团胜.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6(03)
  • [6] 城市绿地生态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J]. 魏斌,王景旭,张涛.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7(04)
  • [7]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
    张新献
    古润泽
    陈自新
    李延明
    韩丽莉
    李辉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4) : 14 - 19
  • [8] 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
    俞孔坚
    段铁武
    李迪华
    彭晋福
    [J]. 城市规划, 1999, (08) : 7 - 10+42+63
  • [9] 广州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分析
    李贞
    王丽荣
    管东生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 128 - 131
  • [10] 上海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研究
    高峻
    杨名静
    陶康华
    [J]. 中国园林, 2000, (01) : 53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