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中国城镇空间构造的经济逻辑

被引:7
|
作者
李阿琳 [1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构造; 产能过剩; 资本积累; 土地财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083304 ; 1204 ;
摘要
空间城镇化实际是土地、资本与国家的城市化,而不是产业与人口城市化的结果。这是近十五年来中国快速城镇化的最大特征,也是最大的问题,本文称之为城镇空间构造,其内在驱动力主要有三个:对经济增长的追求、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追逐以及资本的套利。如此大规模、高速度的中国城镇空间开发最终得以实现,是源于土地、金融国有化等多种因素下的国家权力运作,并造就了近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奇迹。土地、资本与国家结盟驱动的城镇化方式,带来了极为严峻的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应反思资本主义城市化在人类历史中的价值,并寻求以人口、社会和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合理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