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

被引:225
|
作者
刘能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00871
关键词
集体行动; 政治机遇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本文首先在社会运动和集体行为的研究传统中,综合出了一个理论的解释框架,用于解释集体行动之所以产生的宏观过程以及个体行动者之所以选择参与的微观过程。其次,作者提出了一个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的类型学,以考察各种形式的集体行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最后,作者希望把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和需求保卫列为公众政治参与的一个主要内容,从而为实现以下几个目标奠定基础:(1)促进中国都市地区的集体行动和利益表达的非暴力化和平解决;(2)既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又提升了现有政体的合法性;(3)上述公共政治的参与渠道能够固定下来成为利益表达和需求满足的常规机制,从而为后续的政治改革提供一个契机。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7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社会运动理论的前沿领域[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艾尔东·莫里斯(AldonD.Morris), 2002
  • [2] Accidental News: The Great Oil Spill as Local Occurrence and National Event[J] . Harvey Molotch,Marilyn Lester.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7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