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争论的背后: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19
|
作者
李涛 [1 ]
邬志辉 [1 ]
机构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异地高考; 教育公平; 政治社会学; 底层;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3.07.007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C91-06 [学派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04 ; 0401 ; 1204 ;
摘要
"异地高考"公共政策议题成为2012年至今中国公共生活的话语热点,其背后具有复杂的生成缘由和发展逻辑。身处不同利益群体中的中国家长都纷纷打出"教育公平"的话语旗号,以完成对自我个体利益追逐的神圣化包装。但运用教育公平话语来期盼达到异地高考问题的各方满意性解决实则困难,因为其背后深层的公平观很难达成一致。要理解这种公平观难以达成一致的缘由就必须超越异地高考命题本身,去理解政策设计中针对该议题容易忽视的几项政治社会学发生根源,如底层政策设计的模糊、个体化中国社会的兴起、农村教育的政策误区以及"文凭中国"、"本科出生论"的思想共谋等等,从而为异地高考公共政策精细化设计提供另一条治本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