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扩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

被引:41
|
作者
方创琳 [1 ,2 ]
高倩 [2 ]
张小雷 [3 ]
程卫国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天山北坡城市群; 空间扩展; 时空演变特征; 生态环境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1402 ;
摘要
城市群是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两个边疆地区城市群之一和新疆新型城镇化主体区与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采用1980~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天山北坡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近35年来,城市群内的草地是生态价值的最主导贡献类型,生态价值贡献率高达66.27%,年际变化幅度仅5%;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生态价值贡献率很低(0.82%),但年际变化幅度很大(86%).城市群建设用地面积由1067km2扩展至2586km2,用地类型变动对生态价值的影响差异很大,变动幅度最大的是低覆盖度草地和旱地.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多达1685km2,其中69.91%来自于耕地和草地,仅旱地和低覆盖度草地转变面积达1082km2,占生态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总量的64.21%, 2000年以来至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后期(2000~2015年),戈壁(172km2)、裸土地(65km2)、盐碱地(65km2)等未利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比重明显增加.而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的规模仅不到166km2.城市群建设用地的重点扩展区集中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昌吉,扩展面积分别达到399、186和126km2,快速扩展区集中在奎屯、托克逊和乌苏.城市群扩展后期建设用地变更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较前期(1980~2000年)明显.奎屯市、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属于建设用地扩展引发生态价值变动的高值区,其余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引发的生态价值变动相对较小且后期扩展有所减缓.未来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其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承载力,以可容许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调控城市群的人口与产业集聚规模,降低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提升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13 / 14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