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基于一个贯通的增长理论框架

被引:162
|
作者
蔡昉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等产量线; 经济增长类型; 大分流; 中等收入陷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新古典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看作单一、匀质过程,具有局限性,本文尝试贯通各种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激励的角度解说经济增长成败。本文从较宏大的经济史视野,把经济增长划分为马尔萨斯贫困陷阱、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刘易斯转折点和新古典增长等几种类型或阶段。同时,把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嵌入相应的增长类型和阶段,对每个阶段相关的重大中国命题,如"李约瑟之谜"、"刘易斯转折点"和"中等收入陷阱"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6 +5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
    德怀特·帕金斯
    [J].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 891 - 912
  • [2] 速度·结构·效率
    杨坚白
    [J]. 经济研究, 1991, (09) : 37 - 44
  • [3] 林毅夫自选集[M]. 山西经济出版社 , 林毅夫, 2010
  • [4] 中国的经济制度[M]. 中信出版社 , 张五常, 2009
  • [5] 东亚复兴[M]. 中信出版社 , (印) 卡拉斯, 2008
  • [6] 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M]. 中信出版社 , (美)威廉·伊斯特利(WilliamEasterly)著, 2005
  • [7] 西方世界的兴起[M]. 华夏出版社[美]道格拉斯·诺思等, 1999
  • [8] 经济增长理论[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W.阿瑟·刘易斯(W.ArthurLewis)著, 1994
  • [9] The depressing effect of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on the prewar Japanese economy
    Hayashi, Fumio
    Prescott, Edward C.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8, 116 (04) : 573 - 632
  • [10] Reallocation, Firm Turnover, and Efficiency: Selection on Productivity or Profitability?[J] . Lucia Foster,John Haltiwanger,Chad Syvers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