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分离

被引:105
|
作者
王利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人格权请求权;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民法典制定;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107.00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我国民法典体例的重大创新,在独立成编的人格权法中是否应当规定人格权请求权,以及如何规定人格权请求权,是我国人格权立法需要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笔者认为,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性是其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分离的基础,人格权请求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格权制度重要的发展趋势;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是其二者分离的原因;充分有效保护人格权是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分离的目的。笔者并对民法典草案中有关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分离模式的立法选择作出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43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人格权立法的历史演进及其趋势
    石佳友
    [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8, (04) : 140 - 161
  • [2] 域外回应权制度及其启示
    靳羽
    [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3, (03) : 39 - 44
  • [3] 人民法院案例选[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2017
  • [4] 侵权责任法[M]. 法律出版社 , 程啸, 2015
  • [5] 人格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 2012
  • [6] 针对大众媒体侵害人格权的保护[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考茨欧, 2012
  • [7] 人格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日) 五十岚清, 2009
  • [8] 人格权法[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杨立新著, 2006
  • [9] 中国民法学精萃[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 2004
  • [10] 民商法论丛[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