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于逻辑的人工智能到社会智能的发展

被引:5
|
作者
戴汝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0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思维; 系统; 人工智能; 人-机结合; 社会智能;
D O I
10.13306/j.1672-3813.2006.02.003
中图分类号
N94 [系统科学];
学科分类号
0711 ; 081103 ; 1201 ;
摘要
从思维科学和系统科学交叉发展的观点回顾人工智能半个世纪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以“物理符号系统”为假设的传统人工智能(逻辑思维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形象思维的模拟);现场人工智能(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运行环境相结合的模拟);智能体技术、人工社会研究所涌现的社会智能(社会思维和群体智慧与运行环境相结合的模拟)。钱学森于1990年发表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处理这类系统有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接着提出:我们要研究的不是智能计算机,是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信息空间综合集成研讨体系(Cyber-space forW orkshop of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为社会智能涌现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平台[1]。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