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313
|
作者
唐晓华 [1 ]
张欣珏 [1 ]
李阳 [2 ]
机构
[1]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2]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调; 存增量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5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首先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分别从行业和区域层面测度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然后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产业耦合协调的演化发展趋势。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制造业,两产业间耦合协调度由初始的失调衰退阶段逐步发展至良好协调阶段;(2)从产业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这两个维度出发,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演化发展归纳为波动同步型、衍化趋同型、单产业主导型3种耦合发展模式,其中单产业主导型的耦合发展模式由于组合内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约了产业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而组合内产业发展速度相对平稳则有助于尽快跨过耦合裂痕;(3)现阶段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资源优势是促进两产业耦合协调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积极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存量、培育高质增量的相关产业政策,将有助于两产业耦合协调的良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