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条
互联网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性动力:工业化传统思路的局限
被引:19
|作者:
周密
[1
]
盛玉雪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2]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型企业;
认知性劳动;
小米;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8.04.003
中图分类号:
F426.63 [];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5 ;
摘要:
本文融合创新型企业理论与劳动价值论,以社会环境—异质性劳动的匹配结构为框架,对"现阶段社会环境下,创新型企业以认知性劳动引领微观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观点进行建构性解释。主要结论是:(1)移动互联网经济的社会环境以需求快速变化和信息高度对称为核心特征。这使得供给侧面临的关键结构难题从生产者内部竞争为主的市场结构,转变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竞争为主的关系结构。(2)为应对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小米的企业家团队探索出以认知性劳动的构成—配置—复制为主的三阶段结构性改革。一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企业的供给侧提前认知了需求方向、对象、内容和数量,形成生产驱动中消费者需求从外生向内生的结构性改革;二是运用认知性劳动配置研发性劳动、交易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实现单一产品型企业的供给侧从生产驱动向市场驱动的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快认知性劳动的复制,通过跨产品外溢、跨群网络外部性、跨群生态链的收益结构调整,促进单一产品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的结构性改革。(3)小米探索的企业家认知性劳动偏向型中国道路,平行转换了供给侧的结构条件,使传统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价值链高端俘获模式逐步转变为强大用户部门的副产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落实提供了鲜活的中国样本和原创的中国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8
页数:2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