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棕榈酸(PA)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体外模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中线粒体发动相关蛋白1(Drp1)和融合蛋白2(Mfn2)的作用机制以及姜黄素衍生物L6H4的保护作用。方法:1分别以不同浓度的PA、油酸(OA)和PA+姜黄素衍生物L6H4的混合培养基培养大鼠BRL-3A正常肝细胞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筛选制作体外模拟NAFLD模型的最佳PA浓度及姜黄素衍生物L6H4的干预浓度。2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油酸组(OA组)、棕榈酸组(PA组)及姜黄素衍生物L6H4干预组(L6H4组),分别给予正常培养基、含有OA的培养基、含有PA的培养基及含有PA和姜黄素衍生物L6H4的混合培养基进行干预,24 h后收获细胞。分别用羟胺法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Drp1、Mfn2、Bcl-2、Bax、Caspase-3、TNF-α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不同浓度PA对BRL-3A细胞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0.1 mmol/L是分界点,而0.05 mmol/L OA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因此选择0.05 mmol/L PA作为最佳造模浓度以建立NAFLD体外模型。2当姜黄素衍生物L6H4干预浓度≤10μmol/L时,细胞活力均高于75%,浓度>20μmol/L时,细胞活力降至50%以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时是分界点,因此选择5μmol/L作为后续L6H4干预浓度。3与CON组相比,PA组细胞MDA含量、Drp1、Bax、Caspase-3、TNF-α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OD活力、Mfn2、Bcl-2的m RNA及蛋白表达则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组相比,L6H4组的MDA含量、Drp1、Bax、Caspase-3、TNF-α的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OD活力、Bcl-2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fn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衍生物L6H4减轻PA诱导的大鼠BRL-3A正常肝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线粒体的分裂及其下游线粒体凋亡途径及炎症因子信号传导有关。这可能是姜黄素衍生物L6H4防治NAFLD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