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童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3
|
作者
潘云翘 [1 ]
苏燕明 [1 ]
机构
[1] 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
关键词
金色童年; 教育观; 天性; 学校; 儿童观; 理论与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10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5 ;
摘要
一、历史而又现实的课题 儿童是什么?儿童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教育?这是教育史上教育家们一直苦苦探索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儿童是“小大人”,一出生就具备了大人的素质,与大人的区别在于“大”与“小”。依照这一儿童观,儿童的教育就是按照“大大人”的标准来塑造儿童,使其尽快成为“大大人”。这种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在古斯巴达教育中,尤其在中世纪的宗教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在后来的资本主义教育中,也一度盛行,例如,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就是典型的代表”。在中国教育史上,荀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乃至在漫长的封建教育中,这种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中国教育史简编[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毛礼锐 编, 1984
  • [2] 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M]. 教育科学出版社[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