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论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化”误区
被引:15
|
作者
:
孙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法学院
天津大学法学院
孙皓
[
1
]
机构
:
[1]
天津大学法学院
来源
:
当代法学
|
2017年
/ 31卷
/ 04期
关键词
:
确实、充分;
层次化;
证明标准;
客观事实;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6 ;
摘要
:
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明标准,由于单一化的表述方式而屡受诟病。因此,外界普遍认为可以仿照域外的成型经验,区别不同层次的证明标准类型,进而分配至迥异的诉讼主体。但是,这种充满建构理性逻辑的设计方案,却面临着中国特有诉讼格局所带来的困扰。鉴于公检法等诉讼主体具备的程序控制能力,"确实、充分"标准自有其相对合理的一面。如果不能准确把握"确实、充分"的基本内涵,并无偏倚地辨析中国刑事司法中涉及证明模式的若干特别关系,"层次化"的改造方案恐怕就是盲目且又不甚妥当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理论反思——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运行经验的考察
陈瑞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陈瑞华
[J].
当代法学,
2016,
30
(04)
: 3
-
13
[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陈卫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陈卫东
[J].
中国法学,
2016,
(02)
: 48
-
64
[3]
“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左卫民
[J].
中国法学,
2016,
(01)
: 162
-
176
[4]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魏晓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魏晓娜
[J].
法学研究,
2015,
37
(04)
: 86
-
104
[5]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龙宗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教授
龙宗智
[J].
法学研究,
2004,
(02)
: 107
-
115
[6]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
陈卫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陈卫东
刘计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刘计划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1,
(03)
: 60
-
72
[7]
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樊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樊崇义
[J].
中国法学,
2000,
(01)
: 115
-
121
[8]
认罪认罚案件不能降低证明标准[N]. 蔡元培.检察日报. 2016 (003)
[9]
重新认识“排除合理怀疑”[N]. 王敏远.检察日报. 2013 (003)
[10]
排除合理怀疑:刑事证明的新标准[N]. 樊崇义,张中.检察日报. 2012 (003)
←
1
2
3
→
共 21 条
[1]
“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理论反思——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运行经验的考察
陈瑞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陈瑞华
[J].
当代法学,
2016,
30
(04)
: 3
-
13
[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陈卫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陈卫东
[J].
中国法学,
2016,
(02)
: 48
-
64
[3]
“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左卫民
[J].
中国法学,
2016,
(01)
: 162
-
176
[4]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魏晓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魏晓娜
[J].
法学研究,
2015,
37
(04)
: 86
-
104
[5]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龙宗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 教授
龙宗智
[J].
法学研究,
2004,
(02)
: 107
-
115
[6]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
陈卫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陈卫东
刘计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刘计划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1,
(03)
: 60
-
72
[7]
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樊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樊崇义
[J].
中国法学,
2000,
(01)
: 115
-
121
[8]
认罪认罚案件不能降低证明标准[N]. 蔡元培.检察日报. 2016 (003)
[9]
重新认识“排除合理怀疑”[N]. 王敏远.检察日报. 2013 (003)
[10]
排除合理怀疑:刑事证明的新标准[N]. 樊崇义,张中.检察日报. 2012 (003)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