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以《〈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为分析对象
被引:27
|作者:
孙光宁
[1
]
机构:
[1]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法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待决案件;
判例制度;
裁判要点;
法律方法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案例指导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并未产生广泛的预期影响,重要原因之一是,关于如何在裁判文书中援引指导性案例,缺少具体规定。《〈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中的相关内容,对此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在启动程序方面,《实施细则》确定了两种途径:主动参照和被动回应诉讼方引述,前一种途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后一种方式虽然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但却值得大力提倡。在确定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的相似点方面,《实施细则》确定基本案情和法律适用两个方面都需比较,但是,法律适用并不适宜作为相似性的判断标准。在直接援引对象方面,《实施细则》确定法官只能将裁判要点作为裁判理由被援引;实际上,指导性案例的其他部分(尤其是裁判理由部分)也完全能够成为援引的对象。要推动指导性案例被更加经常地援引,需要针对以上各方面的问题,降低援引的门槛,使得更多主体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参与其中。关键的一点则是应当完善《实施细则》中的规定,确定指导性案例的正式效力,即"不得单独作为裁判依据被援引"。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2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