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巨灾的机制——汶川地震的经验

被引:32
|
作者
史培军 [1 ]
张欢 [2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
[2] 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巨灾应对机制; 决策指挥机制; 生命救援机制; 转移安置机制; 资源动员机制;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2177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083002 ; 0837 ;
摘要
汶川地震是中国近3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巨灾。总体而言,汶川地震应急处置和救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最值得总结和分析的是抗震救灾最核心的四个机制:决策指挥机制、生命救援机制、转移安置机制和资源动员机制。抗震救灾中四个机制的运转过程,呈现出高度统一的巨灾共识、以政府为中心严密的社会组织协同和以"体制内"为核心路径动员资源三个应对巨灾的机制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是中国应急救灾体制在无法预设的巨灾情境下自然反应的即兴发挥,另一方面也是面临最紧迫、严重威胁下,社会基本运行机制本能遵循的行为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13 +16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社会原子化:理论谱系及其问题表达
    田毅鹏
    吕方
    [J]. 天津社会科学, 2010, (05) : 68 - 73
  • [2] 应急管理医疗拣选:汶川地震的教训
    张欢
    陆奇斌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4) : 103 - 109
  • [3] 汶川大地震四川省医疗救治阶段工作纪实
    代小舟
    沈骥
    赵万华
    焦云智
    [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10) : 797 - 802
  • [4] 从南方冰雪灾害成因看巨灾防范对策
    史培军
    [J]. 中国减灾, 2008, (02) : 12 - 15
  • [5] 社会变迁:风险与社会控制
    李路路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02) : 10 - 16
  • [6] 成德绵经济带损失惨重 四川经济期待东山再起[N]. 上海证券报. 2008 (004)
  • [7] 应急管理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闪淳昌, 2012
  • [8] 巨灾下的乡村领导力[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张欢, 2011
  • [9] 减灾救灾[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邹铭, 2009
  • [10] 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 人民出版社 , 胡锦涛,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