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

被引:98
|
作者
魏后凯 [1 ,2 ]
刘长全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市场化; 城乡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5 ; 1203 ;
摘要
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了家庭经济地位重新确立、资源配置从计划向市场过渡、新型城乡关系初步确立和发展、农村改革全面深化4个阶段,基本脉络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保障农民权益和主体地位为核心,从单领域到全方位、从点到面、从试点到推广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这种渐进式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特点,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的发展活力,为中国农村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4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改革创新是引领农村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市场化解决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市场主体激励问题;坚持"维护农民经济利益、保障农民政治权利"这个基本主线,确保农民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受益主体;坚持破除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等各个维度上的二元结构,让农民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坚持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农村改革"方法论",以把握改革的方向并取得实效。在新时代,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和基层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