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社会视阈与科学发展观

被引:16
|
作者
周志山 [1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哲学; 社会关系; 科学发展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实践活动作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基础,现实地展开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关系维度。其中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实践活动的感性层面,属于生态哲学中的显性维度;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中的隐性层面,属于生态哲学的社会存在基础。确立生态哲学的社会视阈,就是把社会关系作为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社会向度,把资本关系作为马克思生态哲学的批判视阈。从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社会视阈解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将生态环境的维护改善状况作为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重视环境正义与制度建设,并以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资本论Azi ben lun[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著, 1975
  •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60
  •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 1995
  •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德]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 1995
  • [5] 环境思想研究. 刘大椿,岩佐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8
  •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 . 1995
  •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
  • [8] 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张世鹏,殷叙彝编译, 1998
  •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9
  •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