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深度和计算方法影响保护性耕作土壤碳氮储量的评估结果

被引:5
|
作者
高奇奇 [1 ]
张玮 [2 ]
马立晓 [1 ]
任图生 [2 ]
张爱平 [1 ]
李贵春 [1 ]
胡正江 [3 ]
杜章留 [1 ,4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桓台实验站
[4]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固定深度法; 等效重量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探讨不同年限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累积特征,了解采样深度和计算方法对SOC和TN储量评估结果的影响,基于山东桓台(5a)和河北栾城(17a)耕作定位试验,设置翻耕(CT)、旋耕(RT)和免耕(NT)三个处理(秸秆均还田),分析土壤剖面中(桓台60cm;栾城50cm)土壤容重(rb)、SOC和TN浓度的分布特征,并比较不同土层深度下"固定深度法(FD)"和"等效重量法(ESM)"所计算SOC和TN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连续多年保护性耕作后,NT处理较CT促进了SOC和TN储量在表层积累,增加了SOC和TN浓度的层化比率(SR)值。在山东桓台试验点,NT处理较CT显著增加了0-5cm土层SOC和TN储量(P<0.05),增幅分别为29%和30%,而整个土壤剖面(0-60cm)的碳氮储量分别降低8%和10%。河北栾城试验点,0-10cm土层NT和RT处理较CT分别增加SOC储量10%和14%,但在≥20cm剖面中不同耕作处理之间的碳氮储量无显著差异。由于各处理之间rb的差异,传统FD法高估了山东桓台免耕处理SOC和TN储量,但低估了河北栾城碳氮储量。因此,为准确评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碳氮固持效应,推荐在"深层采样"(≥30cm)策略基础上,利用ESM法计算其储量。保护性耕作对改善土壤质量有积极作用,但其通过土壤碳截留以缓解气候变化的潜力不应该被高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基于FD和ESM法的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土壤碳氮含量及储量研究
    宇涛
    李占斌
    李鹏
    肖列
    [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20, 36 (01) : 1 - 9
  • [2]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Aggregate-Associated Carbon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DU Zhang-liu,REN Tu-sheng,HU Chun-sheng,ZHANG Qing-zhong,Humberto Blanco-Canqui.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11)
  • [3]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s as Afected by Tillage Systems in a Double-Cropped Rice Field[J]. XU Shang-Qi,ZHANG Ming-Yuan,ZHANG Hai-Lin,CHEN Fu,YANG Guang-Li,XIAO Xiao-Ping.Pedosphere. 2013(05)
  • [4] 保护性耕作对太行山前平原土壤热水解和酸解有机碳的影响
    杜章留
    任图生
    胡春胜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 (11) : 2249 - 2256
  • [5] 中国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研究——基于长期试验点的Meta分析
    田康
    赵永存
    邢喆
    孙维侠
    黄标
    胡文友
    [J]. 土壤学报, 2013, 50 (03) : 433 - 440
  • [6] 免耕与翻耕条件下农田土壤呼吸的比较
    任景全
    王连喜
    陈书涛
    胡正华
    张勇
    沈小帅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2, 33 (03) : 388 - 393
  • [7] 旱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子及减排增汇措施分析
    谢立勇
    叶丹丹
    张贺
    郭李萍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 (04) : 481 - 487
  • [8] 保护性耕作对太行山前平原土壤质量的影响
    杜章留
    高伟达
    陈素英
    胡春胜
    任图生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1, 19 (05) : 1134 - 1142
  • [9]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魏小波
    何文清
    黎晓峰
    刘恩科
    刘爽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04) : 487 - 494
  • [10] 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库储量的短期影响
    梁爱珍
    张晓平
    杨学明
    C.F.Drury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6) : 1287 - 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