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51
|
作者
宋美喆 [1 ]
李孟苏 [1 ]
机构
[1]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D O I
10.16697/j.cnki.xdjygl.2019.03.004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40106 ;
摘要
对我国30个省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发现,考察期内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衰退提高至轻度失调衰退。当前三大地区耦合协调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出"西部低东部高""内陆低沿海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为负,而财政分权、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要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还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高校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发展[J].李明,李鹏. 财经问题研究.2018(01)
  • [2] 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作用和机制[J].尚勇敏,曾刚. 地理研究.2017(12)
  • [3] 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J].李硕豪,耿乐乐. 现代教育管理.2017(10)
  • [4] 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1996-2014年的数据[J].胡德鑫. 现代教育管理.2017(09)
  • [5] 高等教育对区域科技创新的贡献率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张秀萍,夏强,杲灵敏. 高等农业教育.2017(02)
  • [6] 财政教育投入、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J].马筱萌,王宝海. 当代经济.2017(01)
  • [7] 论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良性循环的实现[J].李桂花,曲家伟. 理论学刊.2015(02)
  • [8] 基于协整理论的我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研究[J].袁本涛,王传毅,冯柳青. 教育研究.2013(09)
  • [9] 河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于洪姣.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2)
  • [10]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廖重斌. 热带地理.1999(02)